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自建MinIO、PicGo和Typora搭建图床。首先,使用Docker Compose安装MinIO服务器并创建存储桶。接着,安装PicGo-Core,配置MinIO插件,并在`config.json`中填入MinIO的API地址、凭证和存储桶信息。最后,在Typora中设置自定义上传命令,指向PicGo,实现图片自动上传功能,解决了GitHub图床访问慢的问题。

本文详细介绍了在Debian和RHEL系统上安装与卸载Docker Engine的步骤。安装过程包括移除旧版本、添加Docker官方GPG密钥和软件源,然后安装Docker Engine及其核心组件(如docker-ce、containerd.io、docker-compose-plugin)。卸载部分则涵盖了移除相关软件包和清理数据目录。RHEL系统安装后还需启用Docker服务。

PostgreSQL基本命令涵盖连接、访问和管理数据库。使用`psql`命令连接,通过`-h`、`-p`、`-U`、`-d`指定参数。内部命令以`\`开头,如`\l`列出数据库,`\dt`列出表,`\d 表名`查看表结构,`\c 数据库名`切换数据库,`\q`退出。标准SQL命令以`;`结尾,用于创建、删除、插入、更新、查询数据。文章还提及服务启停、字符集设置及获取帮助等。

本文介绍了SpringBoot统一返回R类的方法,旨在统一前端渲染结果。通过定义`R`类(包含状态码、数据、消息)和`RHttpStatusEnum`枚举,实现标准化的响应格式。利用`ResponseBodyAdvice`(`ResultResponseHandler`)自动封装Controller的返回结果为`R`类。同时,通过`GlobalRestExceptionHandler`统一处理各类异常,包括自定义`BusinessException`和验证异常,确保所有响应都遵循一致的格式,提高项目可维护性。

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公有云VPS上通过dd命令安装RHEL 8系统。文章提供了dd安装脚本,并解决了CentOS 8因blscfg模块导致的安装失败问题。安装后,指导用户进行磁盘扩容、注册Red Hat开发者计划以获取更新、删除旧内核及设置dnf代理等操作。此外,还讲解了如何创建RHEL 8镜像,包括网卡配置、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、修复启动以及添加虚拟化驱动等关键步骤。

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VirtualBox制作Linux系统的DD包,以OpenSUSE为例。首先,创建VHD格式的虚拟机,进行系统安装并配置硬盘分区(MBR,包含/boot和LVM)。安装完成后,需禁用网卡名自动修改,修复引导文件(如grub),调整/etc/fstab,并为initramfs添加多种虚拟化驱动(如virtio、xen、hyper-v、vmware)。最后,清除命令历史记录,关闭虚拟机,并将生成的.VHD硬盘文件压缩成.gz包。

本文介绍了多个Windows实用技巧,包括清除远程桌面历史记录、常用的CMD命令(如cd、md、rd、del、dir、cls),以及解决PowerShell脚本禁止运行的问题(set-ExecutionPolicy)。此外,还涵盖了删除启动项、创建软链接(mklink)、ffmpeg视频处理示例,以及Redis服务注册与管理等内容,旨在帮助用户更高效地使用Windows系统。

本文介绍了将群晖DSM默认的5000、5001端口修改为80、443的方法。首先,通过SSH登录NAS,修改Nginx配置文件(如`server.mustache`)将80、443端口释放给其他端口(如8080、8443),并重启Nginx。接着,修改`/usr/syno/etc/www/DSM.json`文件,将5000改为80,5001改为443,再次重启Nginx。完成后,即可通过不带端口号的地址访问DSM,但控制面板界面可能仍显示旧端口。

本文介绍了Doc(DOS)常用命令,包括:`cd`(进入目录)、`cd /d`(跨盘符跳转)、`md`(新建文件夹)、`rd`(删除文件夹)、`cd>文件名`(新建文件)、`del`(删除文件)、`dir`(列出目录内容)、`cls`(清屏)和`exit`(退出)。